主题评价:
  • 0 次(票) - 平均星级: 0
  • 1
  • 2
  • 3
  • 4
  • 5

七夕曝衣曬本 曝衣曬本之俗起源是什麼
#1
Bug 

導讀:七夕節是古代的婦女節,就跟今天的三八節一樣,所以它叫女兒節或少女節。因為古代的女人都會女紅,在七月七日這一天會穿針引線,所以七夕節也叫穿針節。七夕節除了有關於女子的活動,還與七夕節曝衣曬書之俗,那麼曝衣曬書之俗起源是什麼呢?想知道就來瞧小編的介紹吧。
[图: lLyyfRnesxtU2VSWa5UNUJuX.jpg]
曬衣
七夕節
曝衣曬書
夏曆七月已進入秋季,經過雨季的潮濕,氣溫漸趨乾燥,正是需要曝曬衣物的季節。曝衣曬書的風俗,也是隨著季節的變化而產生的。
曝衣曬書之俗起於漢代。宋卜子《楊園苑疏》載,西漢建章宮北有太液池,池西有曝衣閣,「常至七月七日,宮女登樓曝衣」。東漢崔是《四民月令》載:「七月七日作曲合藍丸及蜀漆丸,暴經書及衣裳,不蠹。」以發酵的曲合藍丸、蜀漆丸來防止經書、衣裳不被蟲蠹,這是中國最早的有關衛生球的記載。
魏晉南北朝時,曝衣曬書的風俗廣泛流行,甚至形成以此誇富鬥奢,炫耀知識淵博的陋習。
根據王隱《晉書》記載,司馬懿不願當曹操的官,推託有風病。曹操派人查看,正巧碰見司馬懿七月七日曝書。曹操大怒,司馬懿不得已而應命。
《晉書阮鹹傳》載,西晉阮鹹輕視禮法,放蕩不羈。道北諸阮七月七日盛曬衣服,皆錦綺,光彩奪目。阮鹹家貧,住在道南,以竹竿挑大布犢鼻(短褲頭)晾曬,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世說新語·排調》載:「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由於七月七日人家皆曬書,郝隆無書可曬,故到日下曬肚皮,以表示在曬腹中書。
[图: ielOBSNMafW5izdtQSlKPA8r.jpg]
曬書
唐代亦流行曝衣之俗。唐詩人沈住期《七夕曝衣篇》,借曝衣揭露了唐宮的奢侈:
宮中擾擾曝衣樓,天上嫦娥紅粉席。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彩女提玉箱。
唐朝以後,七夕曝衣曬書之俗仍在某些地方流行。河北內丘縣七夕“暴衣書不知乞巧”,江蘇建平一帶“七夕日中曝書闢蠹”,廣東高明縣(在今高鶴縣)“取海水浸物不壞”,河北河間一帶「七夕乞巧驕衣」。許多地區流傳「七月七,曬棉衣」的諺語。
七夕節曬書曬衣服有什麼用
七夕節曬書、曬衣,據說是可以避免蟲蛀。人選擇七夕這一天曬書,是因為七月七日,天門洞開,陽光強烈,是龍王爺曬鱗日,人們多在此日暴曬衣服、棉被之類,以防蟲蛀,讀書人也往往在這一天曝曬書籍。漢代的東漢崔實《四民月令》雲:七月七日,曝經書及衣裳,不蠹。
七夕節日風俗有哪些
1.染指甲
染指甲是一種流傳在中國西南部的七夕習俗。許多地區的年輕女孩喜歡在節慶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慶娛樂中的一種嗜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
2、蘭夜鬥巧
蘭夜鬥巧是一種遊戲。七月舊時稱為蘭月,而七月初七即七夕這天晚上又叫作蘭夜。將五彩線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愛。女性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 穿七巧針乞巧

3.聽悄悄話
在浙江紹興地區,七夕夜會這天晚上會有許多靚女,偷偷躲在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待夜深人靜之時如果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待嫁的少女日後能得到千年不渝的愛情。
結論:以上是小編整理的「七夕節曝衣曬書,曝衣曬書之俗起源是什麼」內容,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
回复


Bookmarks

这个主题的帖子
七夕曝衣曬本 曝衣曬本之俗起源是什麼 - by chist - 11-20-2024, 12:43 AM

社区跳转:


正在浏览该主题的用户: 1 个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