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除夕守歲的習俗是怎樣的?守歲,其實就是在除夕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守歲」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後一天。那麼,民間守歲時的做法有哪些呢?想知道就來瞧小編的介紹吧。
守歲
除夕守歲
除夕
,指一年中最後的一天,又稱“年三十”,這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在除夕之夜,我國民間有徹夜不眠,通宵守歲的習俗。是夜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或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敘舊、話新,互相鼓勵,相互祝賀,希望來年有個好的開端,順利的發展,理想的結局。除夕守歲,自古有之,代代相傳,年年如此,它是我國歷代相傳有積極意義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在晉人周處的《風土記》中早有記述:「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除夕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在守歲這一觀念中,「守」既有對即將逝去的年華的惜憐之情,懷著一種較為複雜的心情,慢慢送走舊的歲月也有送舊迎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的意願。這是一個「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的特殊時刻,此時,人們聚坐暢談,回顧加展望,總結加希望,正是這除舊布新時節有意義的活動。
守歲
這習俗,宮廷、民間皆重視。
到隋唐之時,宮廷守歲風俗尤為突出,隋煬帝在除夕時,在大擺宴席、大肆鋪張之時,僅火燒沉香,一夜之間就燒了二百餘車。燒這些香時,火焰沖天,香聞十餘裡。 《南方新書》中,記唐朝除夕時,「燃巨燭,燎沈檀,螢煌如晝。」好不氣派,守歲時,皇帝賜宴,與群臣共歡暢時節,唐太宗每當除夕時都與群臣一道守歲度節,他寫過不少守歲詩。
守歲之事,宮廷之外,官民之家也是十分重視的。 《清嘉錄》記:初夜家庭舉宴,長幼鹹集多作吉利語,名曰“年夜飯”,俗稱“合家歡”。關於民間守歲情景,不少詩文都有生動的記述。唐朝詩人孟浩然有「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的詩句;杜甫詩雲:「守歲阿鹹家,椒盤已頌花。」(《杜位宅守歲》)白居易詩雲: 「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流滿面。」(《客中守歲》)席振起在《守歲》詩中云:「相約守歲阿鹹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時今年創見。席間三世共團欒,隨分有、笙歌滿院。一名喜雪,二名錢歲,三則是明春宴。從教一歲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強健。 」
守歲
從以上詩詞中,人們可以看到民間守歲時的做法、內容、場面,以及人們辭舊迎新的喜悅、心願。他們企盼,他們相信:來年會更好。
在王府中飯畢,男男女女各回各屋,男則換上便服,女則摘下鈿子,改梳兩把頭,換上繡花敞衣,比較鬆快一下,用現代的話說,可以「自由行動」了。
守歲之夜,王府到處燈火通明,殿堂更是寶炬螢,檀煙裊裊,又有香櫞佛手、牡丹、梅花等等盆景,室暖花香,倍增情趣。由於除夕不上窗戶,當中那間的隔扇和風門上下,又都是以玻璃裝成,人在其中如在大玻璃罩子裡面一般。若走到院中,隔著三重院落,透過各殿堂的前後玻璃窗,可以看到最後一重粉牆上的各式玻璃框架內的壁燈,歷歷如畫。除夕夜的富麗景象,一覽無遺。
老北京人的守歲自年夜飯用畢開始,在夜間接神,拜年之前為家庭的娛樂遊戲時間。舊時有一習俗,即年輕人的父、母若健在,那麼晚輩人是必須要守歲的,意在為父母延壽,以示對老人的孝心和尊敬。
這段時間裡,所有的人都是家庭的直系親屬,俗諺有「三十守歲沒外人」之語,舊時不像今日有電視,收音機,春節晚會…所以在這個時間裡每個家庭都會安排一些娛樂活動,較為普遍的有打麻將,鬥紙牌,推牌九等,兒童則燃燈籠,放鞭炮,擲升官圖,頂牛,拉大車等等。
舊時的家庭講究“幾世同堂”,由多個小家而合為一個大家庭,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晚輩的婦女,她們整天除去忙針線,就是一天到晚的三頓飯,所謂“炕上一把剪刀,地上一把鏟子”,一年到頭不得閒,只有到了春節例外。因為有“生米不許下鍋”,“忌針、忌刀”的許多禁條戒律,這才使得婆婆給兒媳婦們一個休息的機會,這時,她們也換上新衣服,參與一些娛樂遊戲,雖然斟茶倒水,取煤添火的事情仍是“責無旁貸”,但總歸是要比平時好得多啦。
結論:以上是小編整理的「除夕守歲的習俗,民間守歲時的做法」內容,希望能夠帶給大家幫助。
守歲
除夕守歲
除夕
,指一年中最後的一天,又稱“年三十”,這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在除夕之夜,我國民間有徹夜不眠,通宵守歲的習俗。是夜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或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敘舊、話新,互相鼓勵,相互祝賀,希望來年有個好的開端,順利的發展,理想的結局。除夕守歲,自古有之,代代相傳,年年如此,它是我國歷代相傳有積極意義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在晉人周處的《風土記》中早有記述:「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除夕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在守歲這一觀念中,「守」既有對即將逝去的年華的惜憐之情,懷著一種較為複雜的心情,慢慢送走舊的歲月也有送舊迎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的意願。這是一個「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的特殊時刻,此時,人們聚坐暢談,回顧加展望,總結加希望,正是這除舊布新時節有意義的活動。
守歲
這習俗,宮廷、民間皆重視。
到隋唐之時,宮廷守歲風俗尤為突出,隋煬帝在除夕時,在大擺宴席、大肆鋪張之時,僅火燒沉香,一夜之間就燒了二百餘車。燒這些香時,火焰沖天,香聞十餘裡。 《南方新書》中,記唐朝除夕時,「燃巨燭,燎沈檀,螢煌如晝。」好不氣派,守歲時,皇帝賜宴,與群臣共歡暢時節,唐太宗每當除夕時都與群臣一道守歲度節,他寫過不少守歲詩。
守歲之事,宮廷之外,官民之家也是十分重視的。 《清嘉錄》記:初夜家庭舉宴,長幼鹹集多作吉利語,名曰“年夜飯”,俗稱“合家歡”。關於民間守歲情景,不少詩文都有生動的記述。唐朝詩人孟浩然有「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的詩句;杜甫詩雲:「守歲阿鹹家,椒盤已頌花。」(《杜位宅守歲》)白居易詩雲: 「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流滿面。」(《客中守歲》)席振起在《守歲》詩中云:「相約守歲阿鹹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時今年創見。席間三世共團欒,隨分有、笙歌滿院。一名喜雪,二名錢歲,三則是明春宴。從教一歲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強健。 」
守歲
從以上詩詞中,人們可以看到民間守歲時的做法、內容、場面,以及人們辭舊迎新的喜悅、心願。他們企盼,他們相信:來年會更好。
在王府中飯畢,男男女女各回各屋,男則換上便服,女則摘下鈿子,改梳兩把頭,換上繡花敞衣,比較鬆快一下,用現代的話說,可以「自由行動」了。
守歲之夜,王府到處燈火通明,殿堂更是寶炬螢,檀煙裊裊,又有香櫞佛手、牡丹、梅花等等盆景,室暖花香,倍增情趣。由於除夕不上窗戶,當中那間的隔扇和風門上下,又都是以玻璃裝成,人在其中如在大玻璃罩子裡面一般。若走到院中,隔著三重院落,透過各殿堂的前後玻璃窗,可以看到最後一重粉牆上的各式玻璃框架內的壁燈,歷歷如畫。除夕夜的富麗景象,一覽無遺。
老北京人的守歲自年夜飯用畢開始,在夜間接神,拜年之前為家庭的娛樂遊戲時間。舊時有一習俗,即年輕人的父、母若健在,那麼晚輩人是必須要守歲的,意在為父母延壽,以示對老人的孝心和尊敬。
這段時間裡,所有的人都是家庭的直系親屬,俗諺有「三十守歲沒外人」之語,舊時不像今日有電視,收音機,春節晚會…所以在這個時間裡每個家庭都會安排一些娛樂活動,較為普遍的有打麻將,鬥紙牌,推牌九等,兒童則燃燈籠,放鞭炮,擲升官圖,頂牛,拉大車等等。
舊時的家庭講究“幾世同堂”,由多個小家而合為一個大家庭,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晚輩的婦女,她們整天除去忙針線,就是一天到晚的三頓飯,所謂“炕上一把剪刀,地上一把鏟子”,一年到頭不得閒,只有到了春節例外。因為有“生米不許下鍋”,“忌針、忌刀”的許多禁條戒律,這才使得婆婆給兒媳婦們一個休息的機會,這時,她們也換上新衣服,參與一些娛樂遊戲,雖然斟茶倒水,取煤添火的事情仍是“責無旁貸”,但總歸是要比平時好得多啦。
結論:以上是小編整理的「除夕守歲的習俗,民間守歲時的做法」內容,希望能夠帶給大家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