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评价:
  • 0 次(票) - 平均星级: 0
  • 1
  • 2
  • 3
  • 4
  • 5

什麼叫宴 宴會名目繁多
#1
Bug 

導讀:隨著經濟水準的提高,人們的腰包漸漸鼓起來了,可是節儉的傳統美德卻慢慢被遺忘,在餐桌上,浪費的現象變得十分普遍。尤其是古代,總是舉行各式各樣的宴會,那麼什麼叫宴?宴會名目多是怎麼回事?想知道就來瞧小編的介紹吧。
[图: ZvTHr5WK0mVNy2DCsqQA1SuS.jpg]
宴會
什麼叫「宴」?
各種辭書對「宴」一詞的註釋,除了與飲食關係不大的「安逸」、「樂」兩個義項外,與飲食活動掛鉤的第三個義項都做「以酒食款待賓客」解。另外也有人說:「宴是以社交為目的的用餐活動」。上述兩種解釋都算抓住了飲宴的主要特徵,但似乎都欠完滿。例如我國歷史上有一種“家宴”,指的是那些富裕的大家庭,因人口眾多,成員輩份、關係複雜,祖孫、叔侄、兄弟、姊妹、妯娌等人,平時不在一起進餐,遇有節慶或其他原因,家長決定備辦豐盛的酒類,合家歡聚一堂飲宴取樂。這種宴會不一定有外來賓客。它雖然有促進全家團結和睦的作用,但不能稱為社交活動。另外還有一些飲宴活動,例如志同道合的文人騷客舉行的「文酒會」等,雖然有主有賓,但其主要目的往往不在於社交,而另有其他主題。
宴會與日常用餐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就是有一定的儀式。古代 天子
、諸侯、大夫、士庶颯賓客,儀式非常複雜,後世日趨簡化,但總有一定的儀式。例如民間的婚宴、壽宴、接風、餞行等宴會,都有東道主或司儀簡單說明舉行宴會的意義,即使家宴,家長也得說幾句話,相當於致詞。綜上所述,宴會似乎可以說是:在療飢、味品之外,另含某種目的、意義的,具有一定儀式的集體進餐活動。
我國歷史上的宴會,名目多。除了通常所說的“國宴”、“軍宴”、各級官府舉行的宴會統稱“公宴”,私人舉辦的“婚宴”、“壽宴”、“接風”、“餞行”等宴會統稱“私宴」外,有的以規格高低、規模大小、儀式繁簡,劃分為「正宴」、「曲宴」、「便宴」。有的以設宴場所分為「殿宴」、「府宴」、「園亭宴」、「船宴」等。秦末項羽在鴻門阪宴邀請劉邦,史稱「鴻門宴」; 漢武帝
在柏梁台宴請群臣稱「柏梁宴」;唐代皇帝每年在曲江園林宴請百僚史稱「曲江宴」等等。
[图: OdXjEHe7YBhawSsiwwjsCSmH.jpg]
宴席
老北京有句話,大年三十的飯桌上沒外人。這是一年中一個家庭最溫馨最祥和最喜慶的團圓飯,老人是這個飯桌上最受尊敬的人。中國具有傳統的養老美德。中華民族以孝為核心的敬老養老道德觀念,有文字記載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甲骨文就有「孝」字。 「孝」產生於以血緣關係形成的原始氏族社會到奴隸社會初期的殷代社會。春秋以來,以孔子為代表的先聖就提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的《孝經》第一章中就記載孔子開門見山地告訴他的學生曾參說,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在此基礎上產生。 《孟子》一書中「孝」字就出現了二十八次。孟子強調“養親”,即子女奉養父母,是最基本的孝行,這一點也在每日三餐的具體過程上顯現。
筆者曾聆聽吳曉鈴先生講解《說文解字》的課,吳先生在談到「孝」字時說:「我們的祖先在造字時絕非是信手拈來憑空臆造,孝順的孝上邊一個老字頭下邊是一個兒子的子,這就是告訴我們晚輩孝順老人要像頭頂著那樣去做、去尊重。應把這個位置給他空出來並且擺上碗筷和酒杯,以示老人和我們一同進餐。此時如家中還有因各種原因不能回來同桌吃飯的家人也應在適當的位置留出座位擺上碗筷。
結語:以上是小編整理的「什麼叫宴,宴會名目多」內容,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
回复


Bookmarks

社区跳转:


正在浏览该主题的用户: 1 个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