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评价:
  • 0 次(票) - 平均星级: 0
  • 1
  • 2
  • 3
  • 4
  • 5

乞丐的節日在什麼時候 乞丐節日有哪些風俗
#1
Bug 

導讀:認為一切自然現像都是由鬼或神主宰的,只有敬拜鬼神才能避免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生道路上的種種不幸。這種現象久而久之衍變成了民俗的重要內容,因為它的形成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和深刻的社會基礎,因此不應該盲目地去批判或定論。那麼, 乞丐
的節日在什麼時候?乞丐節日有哪些風俗?想知道就來瞧小編的介紹吧。
[图: E4b07H3dNnAqYLvChm3AuaHD.jpg]
乞丐
乞丐的節日
在北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中卻有一天是乞丐們的節日,他們可以張張揚揚走上街頭,熱鬧鬧鬧地恣意歡樂一次,這就是每年正月十五燈節的那天晚上。
燈節
是中國老百姓舉國歡慶、全民歡騰的節日,雖然歷史上有過一場「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鬧劇,但每到這一節日的晚上,各地城市州縣鄉村,都是一派燈如海洋、人如潮湧的絢麗場景。從來不准出二門不准的婦道人家,也可以在這天暢意遊覽。京師照例有一個風俗習慣,婦女可以結伴逛街,有意識從橋上走過去,稱曰“走百病”,以求祛災去病,身體無恙,或擁到正陽門城樓子底下,偷偷摸一摸大城門上的銅釘,暗祈自己生兒子得濟,多子多福。正月十五這一天,京師花子幾乎傾巢而出,在隘頭率領下,排隊組成一列衙門官老爺一般的儀仗。其隊前有花子打響鞭開道,後面跟著那些舉著討飯桿子的「拜桿兒」群,再後是烏泱泱一片烏合之眾,個個手中拿一個討飯竹筒,裡面盛著幾個銅子兒,狠命地「嘩啦嘩啦」地搖,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花子群後是四個寫著「糾察」、「彈壓」、「迴避」、「肅靜」的小燈牌,和一個寫著「燈政司」三個大字的大燈牌,燈牌之後就是儀仗隊的主角花子頭。此時的花子頭八面威風,高坐在八抬大轎上──那是八個叫花子用大竹竿抬著的一把破椅子。這位“燈政司”老爺臉搽著粉,頭上戴著縣太爺式的戴帽翅的“官帽”,帽前臉的帽正是一塊蘿蔔“寶石”。他裝腔作勢,耀武揚威,哪裡燈火盛,就指揮隊伍往哪裡開拔。 「燈政司」這一天權力遍及燈市,巡視到哪裡,就指揮到哪裡。他可以命令店家把火燃得旺旺的,把燈點得明明的,並指手畫腳揚言要罰這家燈錢,罰那家油錢。每走一個店鋪,店主就指揮夥計將封好的銅錢扔下去,以圖個吉利,取個樂。誰願這個時節讓花子闖進門,借燈打劫鬧一場呢?見錢從天落,花子們一哄而上爭搶不止。竹筒裡的銅子更多了,搖出來的響聲音更大了,圍觀的人更多了,人們興高采烈觀賞著,品評著。當然最高興的還是花子們,一年三百六十四天,都是低三下四哈著別人轉,惟有這一天,是眾人圍著他們轉,能不得意忘形?然而當「燈政司」過去,留下的則是一片更大的混亂:有小孩失蹤的,有婦女匿蹟的,呼天搶地聲與吵雜的燈市聲混成一片。
[图: Dr7FGFuAqSldFHHEs9sPJl9w.jpg]
乞丐
除了自辦的「燈政司」外,《春明採風志》還記載過清代官方僱用乞丐敲催燈節的趣事,燈節時至深夜仍人山人海,官廳怕人多鬧事,預先暗囑打更人三更天時就打五更的梆,以誤導人們早散市。當時八旗各旗駐防的地段都要雇用十個小花子組成梆子隊,從這頭到那頭敲梆子不止,喚取人們歸意。東直門內的北新橋,當時是鑲黃旗三軍的駐防的交界點。橋東為鑲黃漢軍,橋西為鑲黃滿軍,橋北是鑲黃蒙古軍,三軍各有一梆子隊,沿街敲梆。二更時,三軍催打梆隊相遇橋心,各列一行,先稍靜一刻,聽號令一起,三隊幾十隻梆子震天動地地響起來。隨令而節奏時疾時緩,聲時長時短,音時高時低,連連敲出曲牌來。梆聲在夜空中傳出很遠,人們不再看燈轉而看敲梆。一時間,北新橋下四周叉嚴,水洩不通,燈市未散反添一景。梆不停人不散,人不散而梆不停,直至更深。
乞丐與習俗的聯繫,遠不止於這一點點內容。倘挖掘起來,也堪稱「豐富」二字,好在歷代均有記載,為更徹底地研究乞丐現象,做了不可或缺的準備。
結論:以上是小編整理的「乞丐的節日在什麼時候,乞丐節日有哪些風俗」內容,希望能帶給大家幫助。
回复


Bookmarks

社区跳转:


正在浏览该主题的用户: 2 个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