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用餐的時候要文明有禮,講究吃相。在主人未招呼開席,長者、主客未動筷時你不能先動筷。每次夾菜的量宜少不宜多等等,這些都是吃飯的規矩,而且飯菜擺放是有講究的,那麼飯菜的擺放規則是什麼呢?想知道就來瞧小編的介紹吧。
吃飯
吃飯的規矩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對外交流的步伐,報紙、電台等傳播媒介不厭其煩地宣傳許多吃西餐的禮節,卻忽視了吃中餐也有不少禮儀。
要說吃飯的“規矩”,中國可比外國複雜得多。現代著名文字學家王力先生在《龍蟲並雕齋瑣語》一文中說:“我國聖人制禮作樂,關於吃這一層總算是想得盡善盡美了。”這“盡善盡美”之中,不但飲食品種之多樣,滋味之講究,烹飪技術之高超,堪稱“世界之最”,單說飲食的禮儀也足夠寫成一部專著。這裡只是做些粗淺的介紹。
古人很早就認為,最早的禮儀是從人們的飲食活動中產生的,這就是《禮記·禮運》所言:「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同時,古人又把飲食看做是禮最外在的表現形式,是某禮儀規範下的生活事項,故《荀子·禮論》說:「禮者,養也。芻稻粱,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芯,所以養鼻也。
的場合,尤其講究飲食的程序和禮貌規範。
週人席地而坐,食器直接放在席上,飯菜的擺放規則是:
帶骨的熟肉放在左,大塊的熟肉放在右;再左邊是主食(飯),再右邊是羹,羹的右邊是酒和飲料;醬醋調味在最裡邊,烤肉在外邊,右旁放著蒸蔥;乾肉脯類的菜餚,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以上只是《禮記·曲禮》的一些規定。 《禮記·少儀》還載有魚料理的擺放次序:若是燒魚,以魚尾向著賓客;若是乾魚,則以魚頭向著賓客;冬天魚肚向著賓客的右方;夏天魚脊向著賓客右方。這樣前後左右,由近及遠的擺設,為的是*敬客、尊長以及食用方便。這裡的左右內外,在家人,以尊長的座位為準;宴客時,則以尊貴的客人所坐席位為準。
宴飲
開始之前,行進食之禮,賓先主後起身說一些互相感激的話,叫做「興辭」。待賓客坐定,再行祭食之禮,將所食用的飯菜撥一些放到食案上,以報答造食先祖,表示不忘本始。 《週禮·春官·大祝》所載“九祭”,便是九種不同場合中的祭食之禮。
古人的禮儀生活中,真正是:「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成禮”。《北山酒經》曾這樣描述酒與人類生活關係的密切程度:“大哉;酒之於世也,禮天地,事鬼神,射鄉之飲,鹿鳴之歌,賓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纓紳,下逮捕閩裡,詩人墨客,樵夫漁父,無一可缺此。 」的確,古人無論朝廷典禮、人生禮儀、社會交往、日常生活,處處離不開酒,所謂「酒以合歡」、「酒以成禮」。宴席祭食之禮後,接行飲酒之禮。 」。依規定,天子宴請五等諸侯,上公九獻,侯伯七獻,子男五獻;卿、大夫、士飲酒,則只有一獻和三獻。正獻之後,眾賓客依長幼序相酬,叫做:「旅酬」。
吃飯
喝酒時,最好有禮貌地品嚐酒。不妨先欣賞一下酒的色彩,聞一聞酒香,繼而輕啜一口,慢慢品味。不要為了顯示你的海量,舉起酒杯看也不看就一飲而盡,更不要為了顯示你的豪爽,就讓酒順著你的嘴角往下流。在斟酒時要注意的一般原則是啤酒倒滿、果酒倒淺、白酒不干不續、如杯內有剩酒則不斟不勸。
主人請客時,向大家敬酒的應當是主人,客人若要有敬酒的意思要掌握兩點,一要經過主人同意方可,二要在飲宴進行過半的時候,切不可過早或不經過主人同意就向他人舉杯敬酒。這樣會引起喧賓奪主的嫌疑,會引起主人的不快。若主人年邁不便向客人敬酒,則由主人指定的人代為行使敬酒權。向人敬酒時,態度要熱情大方,可以說一兩句簡短友好的祝酒辭,但千萬不要長篇大論,讓人幹等,待對方飲酒時,你再跟著喝。遇人敬酒,應起立舉杯,並目視對方(自然地,不是瞪著)。在場的人多時,可同時舉杯示意,不必一一碰杯。乾杯時不要亂擠,要避免與別人交叉碰杯。當為尊貴的人物的健康而乾杯時,酒杯中的酒最好一飲而盡,所以,視你個人的酒量,事先可以少斟一點酒。另外,餐後酒通常是不乾杯的,所以要向人致意最好早點進行。
在許多場合,酒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專門的酒會不用說了,在正式的中餐和西餐宴會中,飲酒也都是不可缺少的項目。在西餐中,真正講究喝酒的主人,甚至是先選定幾種上好的餐酒,然後再根據酒來配上菜,好酒是主角,菜倒是配角。在一些隆重的宴會上,菜單還會註明這次宴會喝的是哪一年釀造的葡萄酒和香檳酒,一般年代越久遠就越名貴。
不過,對你而言,首先必須決定自己是否能喝酒,如果不打算喝,可以有禮貌地阻止他人敬酒。你可以主動要一些非酒類的飲料,並說明自己不飲酒的原因。你也可以讓對方在自己的杯子裡稍許斟一些酒,然後輕輕用手推開酒瓶,因為按照禮節,杯子裡的酒是可以不喝的,或者,當敬酒者向你的酒杯裡斟酒時,用手輕輕敲擊酒杯的邊緣,意思是「我不喝酒,謝謝」。當別人向你敬酒時,不要東躲西藏,也不要把酒杯翻過來放,或是把酒偷偷倒在地上。身為女士,你完全可以不用舉起自己的酒杯,只要以微笑表示感謝就可以了,當然,最好還是稍微喝上一點。不要對別人的敬酒拒絕,至少喝一點果汁或其他飲料,以免破壞飲酒的氣氛。
反過來,你也應該明白,向別人敬酒時,只要意思盡到了就行了,不要成心把別人灌醉,更不要偷偷地在別人的飲料裡摻上烈性酒。如果對方的習俗不允許喝酒,當然就不要敬酒了。喝酒不要超過你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免喝太多失言而影響整個宴會的氣氛。如果你不是這次宴會的主人,最好不要像只麻雀似的飛來飛去頻頻找人碰杯喝酒。
飲酒時,不能開口大飲,而要入口如流,更重要的是要做到「酒不及亂」。孔夫子曾說:「唯酒無量,不及亂。」(《論語·鄉黨》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的酒量有大有小,有的涓滴難進,真是滴酒不沾,有的大得驚人,謂為“海量”,故酒量很難規定統一的限制,這就是“酒無量”。 另一方面,對於每個人來說,酒又是有量的,酒能成事,亦能敗事,關鍵在於能不能掌握自己的量,即不過量、「不及亂」。災禍。 ”,“往來敬酒杯不絕”;“酒過一巡人未醉,儀表莊重又自矜”……接下來就“酒過三巡醉態露,舉止失措皆忘形。停」;「待到喝得醉酩酊,嬉皮笑臉骨頭輕」;到最後「客人已經喝醉了,又是叫來又是鬧。 ,被一群醉鬼攪得亂七八糟。酒尋性行為生事,被丞相田蠔借機狀告,結果不但灌夫的親屬宗族,連失寵的外戚竇嬰也受到連累,一齊被處以斬刑,釀成了一出慘劇。至於如夏桀、商紂、齊景公、齊威王、晉孝武帝、南陳後主等以酒誤國的辱君、暴君,就不光是有違酒禮的問題,更為世人所不齒。
結論: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吃飯的規矩,飯菜的擺放規則」內容,希望能夠帶給大家幫助。
吃飯
吃飯的規矩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對外交流的步伐,報紙、電台等傳播媒介不厭其煩地宣傳許多吃西餐的禮節,卻忽視了吃中餐也有不少禮儀。
要說吃飯的“規矩”,中國可比外國複雜得多。現代著名文字學家王力先生在《龍蟲並雕齋瑣語》一文中說:“我國聖人制禮作樂,關於吃這一層總算是想得盡善盡美了。”這“盡善盡美”之中,不但飲食品種之多樣,滋味之講究,烹飪技術之高超,堪稱“世界之最”,單說飲食的禮儀也足夠寫成一部專著。這裡只是做些粗淺的介紹。
古人很早就認為,最早的禮儀是從人們的飲食活動中產生的,這就是《禮記·禮運》所言:「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同時,古人又把飲食看做是禮最外在的表現形式,是某禮儀規範下的生活事項,故《荀子·禮論》說:「禮者,養也。芻稻粱,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芯,所以養鼻也。
的場合,尤其講究飲食的程序和禮貌規範。
週人席地而坐,食器直接放在席上,飯菜的擺放規則是:
帶骨的熟肉放在左,大塊的熟肉放在右;再左邊是主食(飯),再右邊是羹,羹的右邊是酒和飲料;醬醋調味在最裡邊,烤肉在外邊,右旁放著蒸蔥;乾肉脯類的菜餚,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以上只是《禮記·曲禮》的一些規定。 《禮記·少儀》還載有魚料理的擺放次序:若是燒魚,以魚尾向著賓客;若是乾魚,則以魚頭向著賓客;冬天魚肚向著賓客的右方;夏天魚脊向著賓客右方。這樣前後左右,由近及遠的擺設,為的是*敬客、尊長以及食用方便。這裡的左右內外,在家人,以尊長的座位為準;宴客時,則以尊貴的客人所坐席位為準。
宴飲
開始之前,行進食之禮,賓先主後起身說一些互相感激的話,叫做「興辭」。待賓客坐定,再行祭食之禮,將所食用的飯菜撥一些放到食案上,以報答造食先祖,表示不忘本始。 《週禮·春官·大祝》所載“九祭”,便是九種不同場合中的祭食之禮。
古人的禮儀生活中,真正是:「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成禮”。《北山酒經》曾這樣描述酒與人類生活關係的密切程度:“大哉;酒之於世也,禮天地,事鬼神,射鄉之飲,鹿鳴之歌,賓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纓紳,下逮捕閩裡,詩人墨客,樵夫漁父,無一可缺此。 」的確,古人無論朝廷典禮、人生禮儀、社會交往、日常生活,處處離不開酒,所謂「酒以合歡」、「酒以成禮」。宴席祭食之禮後,接行飲酒之禮。 」。依規定,天子宴請五等諸侯,上公九獻,侯伯七獻,子男五獻;卿、大夫、士飲酒,則只有一獻和三獻。正獻之後,眾賓客依長幼序相酬,叫做:「旅酬」。
吃飯
喝酒時,最好有禮貌地品嚐酒。不妨先欣賞一下酒的色彩,聞一聞酒香,繼而輕啜一口,慢慢品味。不要為了顯示你的海量,舉起酒杯看也不看就一飲而盡,更不要為了顯示你的豪爽,就讓酒順著你的嘴角往下流。在斟酒時要注意的一般原則是啤酒倒滿、果酒倒淺、白酒不干不續、如杯內有剩酒則不斟不勸。
主人請客時,向大家敬酒的應當是主人,客人若要有敬酒的意思要掌握兩點,一要經過主人同意方可,二要在飲宴進行過半的時候,切不可過早或不經過主人同意就向他人舉杯敬酒。這樣會引起喧賓奪主的嫌疑,會引起主人的不快。若主人年邁不便向客人敬酒,則由主人指定的人代為行使敬酒權。向人敬酒時,態度要熱情大方,可以說一兩句簡短友好的祝酒辭,但千萬不要長篇大論,讓人幹等,待對方飲酒時,你再跟著喝。遇人敬酒,應起立舉杯,並目視對方(自然地,不是瞪著)。在場的人多時,可同時舉杯示意,不必一一碰杯。乾杯時不要亂擠,要避免與別人交叉碰杯。當為尊貴的人物的健康而乾杯時,酒杯中的酒最好一飲而盡,所以,視你個人的酒量,事先可以少斟一點酒。另外,餐後酒通常是不乾杯的,所以要向人致意最好早點進行。
在許多場合,酒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專門的酒會不用說了,在正式的中餐和西餐宴會中,飲酒也都是不可缺少的項目。在西餐中,真正講究喝酒的主人,甚至是先選定幾種上好的餐酒,然後再根據酒來配上菜,好酒是主角,菜倒是配角。在一些隆重的宴會上,菜單還會註明這次宴會喝的是哪一年釀造的葡萄酒和香檳酒,一般年代越久遠就越名貴。
不過,對你而言,首先必須決定自己是否能喝酒,如果不打算喝,可以有禮貌地阻止他人敬酒。你可以主動要一些非酒類的飲料,並說明自己不飲酒的原因。你也可以讓對方在自己的杯子裡稍許斟一些酒,然後輕輕用手推開酒瓶,因為按照禮節,杯子裡的酒是可以不喝的,或者,當敬酒者向你的酒杯裡斟酒時,用手輕輕敲擊酒杯的邊緣,意思是「我不喝酒,謝謝」。當別人向你敬酒時,不要東躲西藏,也不要把酒杯翻過來放,或是把酒偷偷倒在地上。身為女士,你完全可以不用舉起自己的酒杯,只要以微笑表示感謝就可以了,當然,最好還是稍微喝上一點。不要對別人的敬酒拒絕,至少喝一點果汁或其他飲料,以免破壞飲酒的氣氛。
反過來,你也應該明白,向別人敬酒時,只要意思盡到了就行了,不要成心把別人灌醉,更不要偷偷地在別人的飲料裡摻上烈性酒。如果對方的習俗不允許喝酒,當然就不要敬酒了。喝酒不要超過你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免喝太多失言而影響整個宴會的氣氛。如果你不是這次宴會的主人,最好不要像只麻雀似的飛來飛去頻頻找人碰杯喝酒。
飲酒時,不能開口大飲,而要入口如流,更重要的是要做到「酒不及亂」。孔夫子曾說:「唯酒無量,不及亂。」(《論語·鄉黨》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的酒量有大有小,有的涓滴難進,真是滴酒不沾,有的大得驚人,謂為“海量”,故酒量很難規定統一的限制,這就是“酒無量”。 另一方面,對於每個人來說,酒又是有量的,酒能成事,亦能敗事,關鍵在於能不能掌握自己的量,即不過量、「不及亂」。災禍。 ”,“往來敬酒杯不絕”;“酒過一巡人未醉,儀表莊重又自矜”……接下來就“酒過三巡醉態露,舉止失措皆忘形。停」;「待到喝得醉酩酊,嬉皮笑臉骨頭輕」;到最後「客人已經喝醉了,又是叫來又是鬧。 ,被一群醉鬼攪得亂七八糟。酒尋性行為生事,被丞相田蠔借機狀告,結果不但灌夫的親屬宗族,連失寵的外戚竇嬰也受到連累,一齊被處以斬刑,釀成了一出慘劇。至於如夏桀、商紂、齊景公、齊威王、晉孝武帝、南陳後主等以酒誤國的辱君、暴君,就不光是有違酒禮的問題,更為世人所不齒。
結論:以上是小編整理的「吃飯的規矩,飯菜的擺放規則」內容,希望能夠帶給大家幫助。